Hottest July in History
In fact, 2015 is likely to crush the previous record — 2014 — probably by a wide margin, especially since one of the strongest El Niños in 50 years is adding to the strong underlying global warming trend.
Climate expert …
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份
日本氣象局7月15日公佈數據,2015年6月是19世紀末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2015年6月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981至2010年期間的平均溫度高0.41度,比整個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0.76度。由此可見,這個6月是1891年人類開始記錄氣象數據以來氣溫最高月份。全氣地表平均溫度指的是陸地地表溫度和海洋溫度的平均數。
報導說,6月以來,一股熱浪席捲歐洲,尤其給西班牙帶來了酷暑。這個6月是本世紀以來西班牙第六熱的6月,平均溫度達到22.5度,比本世紀所有6月的平均溫度高1.4度。
在此之前,今年的5月曾被日本氣象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視為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但很快就被6月赶超。…
加拿大 – 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
受到異常高溫影響下,加拿大6月初開始的熱浪,已將卑詩省的溫度推至創紀錄新高,至7月5日為止,卑詩省已有866處森林大火,而7月6日一天之內,又增加了27處。森林大火火勢惡化,今天煙霧已開始籠罩南卑詩省。。
卑詩省森林廳長湯姆森表示,目前來自全加拿大及美國華盛頓州的森林救火人員均已加入,但人手仍不夠用。湯姆森表示,
政府已在溫哥華島南部,大溫哥華地區,及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等地區發出空氣品質通報。大溫哥華空氣品質局今天表示,森林大火有惡化的現象,現在連大溫哥華地區都可以聞到煙味。他說,這次森林大火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還要嚴重。
大溫哥華空氣品質局指出,煙霧可能來自陽光海岸及海天地帶。他指出,在上述地區有多處森林大火。風將煙霧帶進大溫哥華地區,以至美國中西部到東南部。…
40度熱浪席捲歐洲
極端氣候發威,來自非洲的熱氣團襲擊歐洲,1日不少地區氣溫甚至飆破攝氏40度。巴黎氣溫達到39.7度,比2003年致命熱浪還高。同一天英國測得攝氏37度,正在舉行的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發生球童被熱暈的事件。西班牙部分地區則出現攝氏44度高溫,還面臨山林野火威脅。葡萄牙已有100人被熱死。義大利、荷蘭等地動物園準備了冰塊,讓動物們消暑。
隨著各地溫度衝破40度大關,聯合國警告,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熱浪只會更頻繁、威力更強,此前熱浪在印度奪走逾2000人命;巴基斯坦也有逾1200人死亡。聯合國並呼籲各國發布預警系統,提醒民眾,尤其是老人、病人和幼兒注意高溫的危險。世界氣象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亦聯合發表了一份有關開發熱浪預警系統的指南,希望通過早期預警系統的建立,有效保護人們免遭熱浪所帶來的各種危險。…
教宗方濟各將在本月舉辦的重大氣候變化會議。
當教宗在三月訪問菲律賓時,氣候正義社運人仕敦促他要站起來的要求梵蒂岡撤離所有石化燃料的投資。
在2015年四月十四日天主教官員宣布將在本月尾在梵蒂岡舉行峰會,以提高人們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關注。
本次峰會計劃四月二十八日舉行,題目為“Protect the Earth, Dignify Humanity.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保護地球,專重人性。從道德層面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峰會將匯集科學家,全球宗教領袖和有影響力的環境保護倡導者,如Jeffrey Sach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部主任的組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組織峰會者說,這次會議的目標是“為地球特別脆弱的環竹,在可持續發展及宗教傳統的價值上建立共識“。
根據為召開事件的初步時間表,與會者希望能夠提供一份聯合聲明,強調關懷之間的“內在聯繫”為地球,關愛人類同胞,“人口販運和現代特別是窮人,被排斥,受害者奴役,兒童和子孫後代。“

來源;
http://thinkprogress.org/climate/2015/04/15/3647548/vatican-announces-major-summit-climate-change/…
文明急救組 2013年10月的呼籲

各位朋友,
我們希望你和你的家人、親友能抽空分享「成報」A1及A2 的頭版專題: 環保鬥士救地球。今人動容的不是「文明急救組」三兄弟愚公移山般的傻勁,而是編輯小組的幾位年青人,居然煞有介事地全方位報導全球暖化這個漸次失去光環的議題。無疑他們在寫到李偉才 99.99% 沒有希望、「喬拔萃」不在高層如厠等等,有畧嫌過火之處,但却做到「吸引眼球」(catching eyeballs) 的功效。
我們必須清楚了解個人生活方式(personal lifestyles)與消費行為模式(consumer choices)的改變,絕對不足以解決當前的危機。以為「個人環保」可以解決問題,便等於以為人人敬愛父母便可達至世界和平一樣。要解決當前重大的危機,沒有果斷和強有力的政府政策甚至國際政策是沒有可能的。作為人民要做的,是不斷站出來發聲,為所有為政者(不論我們把他們看作為領導人還是當權者)提供「政治本錢」,令他們可以推行力挽狂瀾的緊急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