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350香港」 於8月24日施政報告諮詢會發言全文 如果新冠病毒已經可以令全球社會於短期內停擺,我們可以想像到,當全球暖化所引發的巨大生態環境災劫接踵而來嘅時候,人類嘅科技文明會係何等脆弱?單看近幾個月嘅中國河南大水災,同埋北美洲嘅驚人熱浪,所帶來的人命同經濟損失是何等嚴重!「350香港」強烈呼籲,我們絕不能「唔見棺材唔流淚」,而必須防範於未然,及時阻止全球暖化的趨勢,亦即盡快停止所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其間絕無拖延和妥協的餘地。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都以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社會的「如常運作」,而對抗全球暖化所要求的社會同經濟改革,會帶來我們所承受不了的巨大衝擊,所以是不切實際也不可取的。但這次瘟疫告訴我們,災難當前,社會的運作原來可以在短期內改弦更張,而「天並沒有塌下來」。 這令我們清楚地看出,對抗暖化所需要的各種政策如開徵碳稅、大力節約能源的使用、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源開支補助、嚴格執行工業生產的循環再造,也不會令「天塌下來」。而比起暖化所會帶來的浩劫,這些都是絕對值得付出的代價。相反,當災難來臨才作出反應,所付的代價將會大上千百倍。 過去十數年來,不少學者提出了「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倡議,指出大力推動各種綠色產業,既可挽救環境生態危機,也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振興經濟和促進社會繁榮,是一種一舉兩得的雙贏政策。這些倡議亦往往包含著消減貧富懸殊和各種社會不公義的舉措,從而創造一個更為穩定和諧的社會。過去兩年,多個國家嘅議會都分別就「綠色新政」的議案作正式討論。 2020年4月16日,南韓政府宣布「綠色新政」會成為國策。 香港也應該盡快採納成為政策目標。 「350香港」強烈反對「明日大嶼」計劃,因為計劃本身會導致龐大二氧化碳排放, 加劇全球暖化的危機。興建人工島並安置大量人口,等於自製氣候災難。大家可以參照河南水災中嘅重災區:地鐵同埋行車隧道,兩者都係新城市建設但未能抵禦氣候災劫! 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收回新界棕地,就係成本低得多而又不會製造氣候風險的選項。 在這次疫症中,我們深信,趨勢不等於命運,而「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我們若能盡快推動「綠色新政」,我們仍然有可能力挽狂瀾,令我們的子女免於災難,並且開創一個更美好和昌盛的世界。…
2020-04-22 公義復蘇與綠色新政 —「350香港」就「2020地球日」發表之聲明 本年3月24日,「350香港」簽署了一項由數百個國際公民團體共同簽署的聲明:《為新型冠狀病毒疫症影響提供緩助和復蘇的 5大公義原則》(5 Principles for a Just COVID-19 Relief and Stimulus)。這5大原則是: 必須毫無例外地將所有人的健康置於首位; 必須向受影響的人民提供直接的經濟緩助; 必須集中援助工人和社群,而非企業的高層; 必須為經濟的永續發展打好基礎,並防止類似危機再次出現(其間必須盡快將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減至零); 必須增進跨國的人民團結和強化社區,不要讓專權政治膨脹 今天(4月22日)是全球環保運動「地球日」的50周年,藉著這個重要的日子,「350香港」進一步發出以下強烈的呼籲: 如果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已可令文明社會於短期內停擺,我們可以想見,當全球暖化所引發的巨大生態環境災劫接踵而來之時,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會是何等脆弱?而它們所帶來的衝擊和苦難將會何等嚴重?這次瘟疫令我們深刻了解,「未發生」不等於「不會發生」,是以「350香港」強烈呼籲,我們絕不能「見到棺材才懂得流淚」,而必須防範於未然,及時阻止暖化的趨勢,亦即盡快停止所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其間絕無拖延和妥協的餘地。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都以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社會的「如常運作」(business-as-usual),而對抗全球暖化所要求的社會和經濟改革,會帶來我們所承受不了的巨大衝擊,所以是毫不實際也不可取的。但這次瘟疫告訴我們,災難當前,社會的運作原來可以在短期內改弦更張,而天並沒有塌下來。這令我們清楚地看出,對抗暖化所需要的各種政策如開徵碳稅、大力節約能源的使用、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源開支補助、嚴格執行工業生產的循環再造…,甚至引入肉食稅和進行能源配給等,也不會令「天塌下來」。而比起暖化所會帶來的浩劫,這些都是絕對值得付出的代價。相反,當災難來臨才作出反應,所付的代價(包括人命的代價)將會大上十倍甚至百倍。 過去十數年來,不少學者提出了「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倡議,指出大力推動各種綠色產業,既可挽救環境生態危機,也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振興經濟和促進社會繁榮,是一種一舉兩得的雙贏政策。這些倡議亦往往包含著消減貧富懸殊和各種社會不公義的舉措,從而創造一個更為穩定和諧的社會。2019年初,一個推動「綠色新政」的議案曾於美國國會被提出,但最後沒有通過。然而,今年4月16日,南韓政府宣布「綠色新政」將會成為國策,並承諾於2050年將碳排放降至零。「350香港」強烈呼籲,這也應該盡快成為香港的政策目標。 在這次瘟疫中,我們固然看到政府的重要性,卻也看到人民的自發性和團結一致的重要。這種群眾的自覺在政府頻頻失誤時起了重要的自我保護作用。在對抗全球暖化的道路上,我們也必須信賴群眾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群眾的力量,而不是將問題僅僅交託給一班技術官僚。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盡快展開有關問題的全民討論,讓市民對於如何「犧牲短期的利益以保障長遠的利益」達成共識。在政府方面,在積極貫徹「綠色新政」的同時,亦必須好像是次瘟疫期間,定期召開記者會或聽證會,以交待對抗暖化的最新進展。 今天,全世界都熱切希望疫情能夠盡快過去,好讓社會回復正軌。但事實是,自上世紀以來,世界的發展其實一直處於「歪軌」而非「正軌」,而即使疫情消失,如果我們回復到這個「歪軌」之上,人類只會不斷迎來比這次瘟疫更為可怕的災難。我們曾經相信,只要經濟不斷增長,政府可以帶領我們解決各種問題,但無論是金融危機、生態危機和貧富差距不斷增加的道德危機都向我們揭示,單靠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大瘟疫下,香港人選擇相信科學,以集體智慧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克服困難。我們相信,同樣的智慧將於對抗氣候危機時發揮關鍵的作用。 我們深信,趨勢不等於命運,而「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2018-09-17 山竹襲港啟示:全球暖化導致超強颱風出現機率增加 本港連續兩年受到超強颱風吹襲,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有氣象專家指,因全球暖化影響,強颱風的出現更為頻密。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亦同時為「350香港」氣候發言人)梁榮武表示:「現在或將來所見到的颱風,強颱風出現的機率會多了。某程度是與海水的溫度有關係,因為當海洋一直暖化下去時,會出現更強的颱風,這是原因之一。另一個是天氣形勢的變化,譬如一些天氣形勢『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亦可影響颱風的移動途徑。現在科學家有共識,的而且確,將來我們有機會受到更強颱風的影響,所以今次其實山竹是一個警示。」 該報導之原文及視頻,可按此瀏覽。 …
2018-09-10 Rise for Climate 氣候起動完滿結束 當日適逢是黃金時代基金會舉辦、「350香港」協助籌備的「黃金氣候保育大使計劃」開學典禮,因此邀請了多位嘉賓出席,包括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暨主席容蔡美碧女士、極地博物館基金會創辦人李樂詩博士、中大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聯合所長劉雅章教授、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館長楊詩詩女士、本會氣候發人梁榮武教授與及遠道由菲律賓而來、颶風海燕的倖存者Mr. John Leonard Chan等。 在容女士及「350香港」聯合創辦人麥永開先生作典禮致詞後,「350香港」的氣候運動支持者便聯同出席的大使計劃學員及嘉賓等一齊展示標語合照,表達我們對氣候問題的關注,並要求我們的政府盡快取締化石燃料,領導我們過渡到一個100%由再生能源推動的城市。隨後諸位嘉賓都分享了他們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包括更頻繁的熱浪、水資源短缺及颶風所帶來的破壞等,讓各位聽眾明白問題實在迫在眉睫。 最後,我們劉教授、梁教授及Mr. John Leonard Chan均接受了報館的訪問,詳細解釋他們的看法,同時亦表達了對興建東大嶼都會的潛在氣候問題的擔憂。以下為數篇相關的新聞報導。 南華早報 Cost of proposed artificial island in Hong Kong will more than double if extreme weather...
2018-07-17 要求完備上網電價配套措施聯署 政府公佈實施太陽能及風能發電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讓香港向前邁出一步。香港作為區內其中一個最發達的城市,為了履行其在《巴黎氣候》協議下的責任,必須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並盡可能鼓勵更多持份者參與生產潔淨能源。有鑑於此,「350香港」連同其他環保團體於7月15日發起聯署並舉行記者會,促請香港政府統籌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推出以下政策雙關措施: 1. 延長上網電價金額支付期至20年 我們促請政府確保從可再生能源系統獲批准當天起計,上網電價在20年內維持不變,以免削弱投資意欲。 2. 修訂建築物規例 我們促請屋宇署制定清晰指引,以消除在建築物規例下安裝太陽能板合法性的問題,並把太陽能板的高度限制由1.5米調整至足以作為遮蔭之用,令計劃發揮積極作用。 3. 善用公共空間 我們促請政府開放如公園及公共屋邨等較小型場地,供當地社區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並開放較大場地供企業競投發電場的安裝及營運權。 4. 綠色金融配套 我們促請政府提供額外資金支援社區項目,例如資助由非政府組織運作的設施、由當地居民安裝的可再生能源系統、以至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專業培訓,亦可就出售可再生能源證書的收入提供配對資助。 5. 大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安裝 我們促請政府就發電容量高於1兆瓦的大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安裝制定清晰指引,並可以按回本期低於10年的假設制定上網電價。 有關本聯署的中英對照全文,可以點擊這裏詳細參考。 …
2018-04-07 支持綠惜地球走塑行動 減少製造廢物,絕對是對抗氣候變化行動裏面重要的一環。「350香港」香港早前出席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的新聞發報會,當中提出手機外賣應用程式愈趨普遍時對即棄餐具增長所帶來的問題。 雖然外賣應用程式的出現增加了即棄餐具的數量,不過在綠惜地球聯繫的外賣平台公司當中也有正面的回應:其中三家已經在其點餐版面上方當眼位置加入「不需要餐具」的選項,算是開始了減廢的第一步。 「350香港」希望這些外賣應用程式公司可以繼續加强這一方面的努力,并且要求規模比他們大更多、浪費情況比它們更嚴重的連鎖快餐集團如麥當勞、美心、大家樂等也盡早落實進取的減塑行動。 有關是次新聞發報會的詳情,可以按此到綠惜地球的網頁瀏覽。…
2017-12-12 前天文台主任倡徵碳稅 藉市場壓力迫兩電轉用再生能源 環團初步建議徵費水平首年為15美元(約117港元),再按年遞增,徵收的「碳稅」轉嫁市民後,市場便會向兩電施加採用可再生能源的壓力。另一方面,港府可考慮調高兩電提高使用可再生能源後的准許回報率,以鼓勵轉用可再生能源。 環保署今年7月公布的「2015年香港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顯示,本港人均碳排放量為5.7公噸,雖然較2014年減少0.5公噸,但距離2030年人均碳排放3.3至3.8公噸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環保團體「350香港」創辦人、天文台前高級科學主任李偉才一直想盡辦法為地球降溫。作為地球一份子,他大膽提出「碳稅」概念,冀透過經濟誘因,迫使兩電轉用可再生能源。 倡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收逾百港元 逐年增加 李偉才接受專訪時解釋,「碳稅」方案是針對會釋出二氧化碳的能源,如媒、石油和天然氣,凡使用上述能源發電者,就需交稅。稅項最終目的是令香港全面使用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李偉才初步建議,徵稅以每噸二氧化碳為單位,建議收費以15美元,即約117港幣為起點,其後逐年增加。 本港2015年碳排放量達4,160,000公噸,當中2,770,000公噸(66.5%)來自發電,一旦開徵碳稅,兩電很大機會將稅項轉嫁市民,李偉才亦直認不諱:「發電成本增加,就一定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即加電費。」 電力公司將發電成本轉嫁消費者後,何來減碳誘因?李偉才指,「碳稅」能為市場提供明確訊息─化石燃料無前途,當消費者收到高昂電費單,自然會給予兩電壓力,要求轉用可再生能源。同時,李偉才建議政府「利誘」。兩電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的准許回報率為固定資產平均淨值的8%,可再生能源及非可再生能源資產採用同等的准許回報率。李偉才稱,若兩電使用可再生能源,相應的准許回報率應予以提升3%至11%,他認為回報合理之餘,與90年代13.5%的回報率相比,市民亦會接受。 減碳比戒鴉片難 港欠土地開發再生能源 方案看似理想,但李偉才坦言,在本港目前的環境下,去碳難度比戒鴉片更高:「在過去百多年,化石燃料就等同鴉片、海洛英,我們已經吃了那麼久,我們的身體完全適應了。突然要完全戒,痛苦到不得了!」李偉才口中的「痛苦」背後,有電力公司上億計的化石燃料投資,要他們突然放棄,實在不易,去碳難度甚至比戒鴉片更高。「中間一定有很多痛苦,但你要接受。我對此(去碳)很悲觀,但仍在悲觀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不可為」非無道理。開發可再生能源需大片土地,李偉才承認香港最缺就是土地,他建議兩電與廣東省政府合作,直接於當地投資可再生能源,再輸送到香港。 拋出的「碳稅」概念,絕非無中生有。任職天文台期間,李偉才早已洞悉氣候變化影響,雖然《巴黎氣候協議》訂立將將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以1850年到1900年期間的溫度為基準)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但數數手指,時間己過了一半,美空太空總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地球的平均氣溫已上升0.99度,李偉才悲觀地認為,小修小補完全救不了地球。 環境局:港能源種類有限 碳稅未必能鼓勵轉用低碳排放的燃料 環境局回覆指,本港接近70%的碳排放源自電力,如果開徵碳稅,稅項很可能轉嫁到電力用戶,一般市民和中小企均要負擔更高的電費。在考慮是否徵收碳稅時,環境局需要考慮社會特別是弱勢社群的承受能力。 李偉才亦考慮到此問題,他建議政府可將收到的稅項補貼中、低收入家庭,達致「能源公義」。 環境局回應指,碳稅其中一個主要的作用是引導能源種類的改變,鼓勵轉用低碳排放的燃料,以達至減少碳排放的目標。由於香港可供選擇的能源種類有限,徵收碳稅未必能夠有效達到這目標。 (轉載自《香港01》。按此參閱原文)…
2017-05-12 Breaking news: Catholic Divest-Invest Hub The announce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Catholic orders – including Jesuits and Franciscans – uniting once again behind this issue, which...
2017-04-26 「350香港」對於新《利潤管制協議》的回應 本會對協議內容加入了「上網電價」和「可再生能源證書」的政策表示歡迎,因為它們有利於「可再生能源」在香港的發展。不過,我們只能視此為回應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決定的一小步。 眾所周知,要有效應對全球氣候災變危機,我們必須盡快大幅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這表示我們必須盡快停用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氣)。這份協議有效期至2033年,卻全然沒有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時期表和路線圖,對此我們甚為失望。 我們在此強烈呼籲,政府必須在協議生效期間,強力敦促兩電透過技術革新和區域合作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海浪等),從而盡快減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政府更應盡快釐定「去碳減排」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履行巴黎氣候峰會所提出的「每五年必須進行減排成效檢討」的責任和義務。 有關該協議內容可參看以下連結: …
2017-04-11 去碳撤資,義不容辭! 大家是否知道,自有準確氣候紀錄的超過150年以來,地球最熱的十五年都出現在 1998年之後?而最熱的一年就是去年?第二則是前年?而第三年則是大前年?此外,你有否留意北極的海冰融化程度在去年破了紀錄?而澳洲大堡礁的珊瑚已有三分之二因為水溫上升和海水酸化而出現白化和死亡? 情況已經清楚不過,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巨大災難之前,我們這一代是仍然有機會力挽狂瀾的最後一代!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扭轉現今的發展趨勢,今天被我們百般呵護並如珠如寶待之的子女,長大後面對的,將是一個充滿災難、紛亂甚至戰爭的恐怖世界。 如何力挽狂瀾?就是盡快停止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停止二氣化碳的工業排放(現今的排放量是每年超過三百億噸)。作為平民百姓,除了敦促政府透過政策以「去碳」外(辦法當然是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我們還應該身體力行,不要再將金錢投資在化石燃料產業之上。簡單的邏輯是,我們繼續買煤碳、石油和天然氣的股票或相關投資產品的話,便等於合資買一條繩以齊齊上吊自殺。 早於前年( 2015)四月,筆者已經去信給香港大學校長馬菲森、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以及兩所大學的畢業生評議會,促請他們將兩所大學的資金從化石燃料企業撤走。很可惜,兩所大學皆未有積極回應。 失敗乃成功之母。上兩星期,我先後寄出27封掛號信件,分別發給香港九間大學的校長、校務委員會主席(見附錄一)、以及學生會會長(見附錄二)。這是今年「去碳撤資」運動的第一炮。下月初,我們將會把他們的回應(或沒有回應)作出總結並公諸於世。 我們的要求太過份了嗎?懇請大家細讀這些信件,看看筆者說的「義不容辭」是否合理吧。 附錄(一)〔以香港大學為例〕 To: Professor the Hon. Arthur K.C. Li, Council Chairman Professor Peter Mathieson, Vice-Chancellor and Presid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