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Warming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斫伐林木和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已令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達百分之四十。透過了溫室效應,這已令地球的平均氣溫在過去一百年上升了接近零點八度。
上述看似不大的升溫,已於過去數十年導致(一)兩極冰帽(特別在北極)及全球高山上的冰雪急速融化;(二)海水受熱膨脹和冰川融化致令海平面不斷上升;(三)熱帶氣候向兩極伸展和低地氣候向高山蔓延,結果是生態平衡受干擾,物種大量消失和疾病蔓延(四)海水酸性不斷增加,海洋生態受破壞,珊瑚和魚類大批死亡;(五)氣候反常加劇,澇、旱、熱浪和特大山火頻繁,風暴的破壞性和殺傷力大增


絕不能再升兩度


按照科學家的研究,現時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之高,為地球過去八十萬年來之最。而這一含量與及地球平均溫度上升速度之快,更是史所未見。按照聯合國專家的推算,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全球氣溫至本世紀末將較今天的高出六度有多。


科學家鄭重指出,毋論如何我們也必須把升幅控制在兩度或以下。因為一旦超越這個升幅,自然界中大量的惡性循環效應將會加劇(如凍土的融化會釋出大量甲烷,令溫室效應大大加劇),而眾多一發不可收拾的巨大災難將會發生。按照目前的形勢,我們最多只有十至十五年的時間以力挽狂瀾。每一天的拖延,都會令風險增加和需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大增。


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就全球暖化將會引至的災難而言,首當其衝的將是熱帶和亞熱帶較貧困落後的眾多國家。但這並不未示富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隨著環境不斷惡化、水源與糧食愈來愈短缺、瘟疫愈來愈猖獗,種族衝突甚至屠殺將會愈來愈慘烈、難民潮會愈來愈龐大、恐怖襲擊會愈來愈頻密、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愈來愈尖銳、而因「擦槍走火」而爆發戰爭的情況愈來愈難以避免


絕不能再做溫水裡的青蛙


簽於一九九七年的《京都議訂書》明確地指出,在對抗全球暖化這個問題上,世界各國皆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之所以「共同」,是因為全球暖化不分國界;之所以「有區別」,是因為今天大氣中增加了的二氧化碳,絕大部分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所放進去的。猶有甚者,這些國家每人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迄今仍較發展中國家高出很多。例如美國每人每年的排放量,便較中國高出四倍多、較印度和巴西等更高出十多二十倍。(若把中國出口美國的製造業所導致的排放算到美國之上,美國與中國的「人均排放比例」將會更高。)


就達至減排的目標而言,《京都議訂書》已經徹底失敗。於二零零九年末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其任務是制定一份新的替續協議。遺憾的是,因各國無法取得共識,這項任務已被留給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召開的墨西哥會議。本會認為,問題至此已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如果墨西哥會議再次失敗,我們子女所面對的,將是一個充滿災難和紛亂的世界。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不少文明皆曾因為罔顧對環境的破壞而招致滅亡。過往這些悲劇都限於個別地區。但今天面對著我們的,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衰落。


哥本哈根會議失敗,全球股市不跌反升,反映世人缺嚴重缺乏危機意識,並繼續沉迷於醉生夢死的生活。我們就像「溫水煮青蛙」寓言裡的青蛙,大難將致還完全沒有逃難抗災的意志和決心。本會在此緊急呼籲,毋論作為香港公民、中國公民還是世界公民,我們都必須把對抗全球暖化放到最高的戰略地位。簡單的邏輯是,如果我們在這場「戰爭」中落敗,其他的戰略目標如經濟發展、國家富強、社會公義、世界和平、精神文明建設等的追求都會成為泡影。


一切如舊不是選擇


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經濟活動對大自然帶來的壓力,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地球總負荷量的百分之五十。如果世界所有人都好像美國人一般生活,我們將需要多五個地球的資源。顯然,人類文明要持續發展的話,過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作出根本性的重大改變。一最根本的認識和前提是:「一切照舊」已經不是一個選擇。


面對我們的挑戰是巨大的。要把地球溫度的升幅控制在兩度之內,意味著全球必須在二零五零年之前,把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較今天的減少百份之八十以上。由於人類的自私、性和巨大既得利益的阻撓,這個目標至今仍只是紙上談兵。混淆視聽、顛倒是非的言論和狹隘的經濟教條,更是妨礙著世人對問題作出適當的認識與回應。本會在此呼籲,傳媒必須挺身而出報導真相。對全球暖化的警告和綠色經濟建設的嘲笑,可能取悅讀者和觀眾於一時,但它帶來的社會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開創一個和諧昌盛的新世界


本會亦深信,巨大的挑戰背後是巨大的機遇。如果我們能夠抓緊這個機遇,大力進行以「低碳」及至「零碳」為目標的綠色經濟建設,並以「人際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取代「GDP 增長」為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我們不單可以力挽狂瀾,還可以解決社會上眾多深層的矛盾,造一個更加平等、共融、和諧、昌盛的世界。


但時間已經無多了。我們必須令各國的決策者知道,在社會基層的利益將受到充份保障的大前提下,作為人民的我們,已經作出了犧牲短期利益以換取長遠利益的準備,有決心有毅力迎接挑戰。因為只有這樣,決策者才能有機會可以大公無私、和衷共濟,共同制訂強而有力的果斷措施,令墨西哥會議取得成功。

傑出青年協會二零一零十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