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Page 7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水資源減少

全球暖化的1-2 度的升幅,引發氣候轉變及海平面升高影響著在地球生活的每一個人。

 

bangladesh

水資源減少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的城市區域。因此,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生活的人造成嚴重的損害,輕微的有沙灘被海水的沖蝕,居住地經常水浸,更嚴重是海水倒灌至地下淡水,令當地居住的人失去水源。

01300000036044120823636495645

雖然全球降雨量會整體增加,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20150321124624746_small

在這些地區居住的人只能搬到內陸有清潔水源的地方,成為氣候難民。

sustainability-elements-in-water-management-26-638 2

唔想做氣候難民,你又會做什麼?
除了水,食物產量也會減少!

 

上一編: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地球的影響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 食物產量減少…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地球的影響

全球暖化雖然只影響到地球表面溫度的上升少許,但這1-2 度的升幅,郤會引發其他的連續變動。

 

  1. 氣候轉變及極端天氣:
    • 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例如這會把兩極的冷空氣吹到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令這些地區的氣温短時間變成過凍,如2016年頭,香港的大帽山路面結冰。或令西伯利亞的凍土冰雪融化。
    • 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當各地的氣温失去規律,特大的龍捲風,冬季出現颱風以及乾旱地區連續降雨等極端天氣就會經常出現。
20160128
  1. 海平面升高:
    • ‘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
      1. 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
      2. 第二種是兩極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 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對馬爾代夫等近海平面的地區居住的人影響當然明顯。
wKhTglIvQykEAAAAAAAAAAAAAAA391

而以上的兩種變動下的連鎖反應,郤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而這些又是什麼影響呢?

 

上一編:溫室氣體種類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水資源減少…

溫室氣體種類

溫室氣體佔大氣層少於1%。人類的活動自工業革命後是,直接增加各種溫室氣體的源頭。

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有

  1. 二氧化碳(CO2)
  2. 甲烷(CH4)
  3. 一氧化二氮(N2O)
  4. 氯氟碳 化合物(CFCs)
  5. 臭氧(O3)
  6. 水氣(H2O)
ppt-20100109-17-728

頭五種溫室氣體的增加, 全是人類活動的主因。
我們又有何方法減少呢?

談學術前我們先說‘溫室效應’增強後的對我們的影響.

 

上一編: 何謂‘溫室效應’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地球的影響…

何謂「溫室效應」

要明白全球暖化怎樣型成?先要知到什麼是溫室效應。
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18℃),這是不合人類居住。大氣層吸收了部份都紅外線輻射,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
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我們稱為溫室氣體。

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這就是全球暖化的主因。

6-4.3

各種溫室氣體對地球的能量平衡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氣體,因此我們要求減碳(二氧化碳) 排放。

那麼溫室氣體主要有多少?

 

上一編: 為什麼叫350.org?

下一編:溫室氣體種類

為什麼叫「350」?

350是一個氣候安全指標。
為了維持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球,全球科學家告訴我們,必須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O2 的水平從目前的 400 ppm (百萬份之四百) 降低至 350 ppm (百萬份之三百五十)。
高於350 ppm, 就會出現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怎樣型成?
ppm-chart-2014-1-8

何謂‘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下的深寒

大家有看過荷里活的災難大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嗎?時光荏苒,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原來已超過十年。由於筆者既關心環境(特別是全球暖化)又熱愛科幻,是以當年我是第一時間前往戲院觀看。我一邊看一邊想的是,電影以全球暖化為主題,但畫面所見,除了超級龍卷風肆虐和一幕驚人的海嘯之外,都是美、加以及英國、歐洲等地陷入冰天雪地的駭人景象。受過科學訓練的我固然明白電影中所作出的科學假設和推論,但對於絕大部分入場的觀眾而言,我頗肯定都被弄得糊裡糊塗了。

解構「極地漩渦」

這類直觀的感覺,確實令很多人感到迷惘,尤其是對全球暖化有懷疑或認識不深的朋友,更有可能借來作一道「防火牆」,用以頂住環保人仕日夕呼籲減低碳排放、改變人類活動、救救大自然…等等對自己做成的不爽感受。說實話,如果我們確認氣候變化跟人類行為毫不相干的話,那麼每個人的碳足跡高低、生活方式是否環保等議題,便頓時變得微不足道了。

事實上,氣候專家及學者在評估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災變時,早已預計到極端反常的天氣將會變得頻繁及不可測。 如果希望深入一點了解背後的科學論據,可参考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 (IPCC) 的第4 及5號報告書。 筆者則想借此機會與大家解構近期的熱門話題 :「極地漩渦」。

首先與大家談談兩組氣候系統:

相信大家對「極地漩渦」(Polar Vortex),這個做成北美各地極度嚴寒的元凶絕不陌生。顧名思義,極地漩渦是在極地附近形成的高空氣旋,漩渦中心是寒冷的北極風, 一般來說,它們只會留在極地。
另一個重要系統是「高空急流」,高空急流是指數條圍繞地球的強而窄的高速氣流帶,距離地面數公里高。其水平長度達上萬公里,寬數百公里,厚數公里。中心風速有時可達每小時200至300公里的偏西風,高空急流的路徑為曲流形狀,曲流的形狀自西向東傳播。高空急流的強度取决於北半球高緯度與中低緯度地區的温差,簡而言之就是: 温差愈大,強度愈高; 温差愈小,強度愈低。

一直以來,由強勁的高空急流形成的曲流(羅斯貝波),自西向東環繞著地球,在冬季扮演了「守龍門」的角色,將寒冷的北極風擋拒於極地(情況類似置於冷氣商場入口與行人路中的風幕)。 但近年隨著北冰洋的海冰大量消失,高反光度的白冰被深藍的海水取代,未能有效反射太陽熱能,導致北冰洋上空的温度提高,令兩地區温差減弱,做成高空急流速度減弱及羅斯貝波組織鬆散,繼而就抑制不住極地漩渦留在北極,當中冷空氣的氣團便很容易地由北極南下直吹到北美洲本土之內。過去幾個月,猶如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嚴冬暴雪、急凍斷流等真實處境,都是由這兩個與全球暖化相關的氣候系統所引發而來的。

著名科學家James Lovelock(最先提出「蓋亞理論」(Gaia Theory)的英國科學家)指出,反映全球暖化的最準確指標並不是氣溫,而是冰雪的融化程度。這是因為氣溫的變化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是海洋的吸熱能力。IPCC去年發表的《第5號報告書》便指出,最新的研究顯示,地球海洋的吸熱作用較先前的估計還要高。這些熱能吸收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海冰的迅速融化。過去數十年來,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於是成為了全球暖化的最佳指標。從以下的圖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趨勢是持續而顯著的。但氣候變化否定者對此卻避而不談。

greenland_melt_area_plot_tmb從上面短短的文字,要掌握複雜的天氣及系統氣候變化,絕對難窺全豹。 大家可聽聽兩位氣候專家Dr. Jeff MastersDrJennifer Francis 詳盡的解說和電腦模擬動畫

呼籲香港八大院校「去碳撤資」

過去百多二百年,基於媒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人類締造了空前的物質繁榮。但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指出這些燃料的大量燃燒,正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劇增長,而這會透過「溫室效應」,導致全球增溫和氣候反常的嚴重後果。

三十多年來,情況的惡化遠超科學家的預期。今天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較十九世紀中葉增加40%,較二十世紀中葉增加27%,而由此導致的全球增溫已近攝氏一度,海水的膨脹和陸地冰雪融化則令海平面上升超過20厘米。按照聯合國專家組於2012年發表的最新報告,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到2100年,全球溫度將較今天的上升近5度,而海平面則會上漲達1米。這些巨大變化將帶來一連串的生態環境界災難。

科學家指出,要避免巨大災難的發生,我們必須在2050年之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低至今天的20%或以下,而一個中期目標是在2030年把排放量減至今天的60%以下。但現實卻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不歇地增長而沒有絲毫減緩的跡像。形勢已經非常嚴峻,每一刻的拖延都會令減排的社會成本上升和災難的風險急增。

簽署於1997的《京都議定書》是第一份國際減排協議,但因各國的利益衝突沒有得以落實。2014年底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問題帶來一線曙光。但即使聲明得以全面落實,仍是不足以對抗全球暖化的威脅。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我們已經不能單靠政府的領導,而必須以全民運動的形式來回應這項史無前例的挑戰。

一項我們可以做也必須盡快做的事情,是不再投資在任何與化石燃料有關的企業之上,也應盡快拋售所有有關的投資產品。外國的公民團體已經將2015年的13、14兩日(因要照顧時差)定為「全球(化石燃料)撤資日」(Global Divestment Day)。只要我們上下一心作出響應,這會發出一個強烈的社會訊息和市場訊息,就是我們不會犧牲後代子女的福祉來換取眼前的利益,而化石燃料產業是沒有前途的。只有這樣,社會的資源才會快速地由化石燃料產業流向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清潔能源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產業,令人類避過生態環境崩潰的厄運。

我們在此作出一個承諾及一個呼籲。我們承諾在2015年結束之前,會把一切與化石燃料產業有關的個人投資出售。與此同時,我們呼籲所有市民和所有團體都作出同樣的行動。具體來說,我們呼籲所有非政府機構包括環保團體、慈善團體、宗教團體、教育團體、藝術團體、體育團體等等作出響應。更具體一點,我們呼籲香港八間大學肩負起它們的社會責任,就像不再食用魚翅一樣起著帶頭的作用,將它們投資於化石燃料產業的所有資金撤走。這將會起著一個重要的示範作用,帶動社會的意識和風氣,令我們在對抗全球暖化危機的漫長而艱辛的路途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巴黎氣候峰會啟示》研討會

香港怎麼辦? 後巴黎峰會的抗暖化策略前瞻

「350香港」將於本周六(12月19日)下午 2:30 在科學館舉辦一個名為《巴黎氣候峰會啟示》的公開講座暨研討會,詳細解釋巴黎氣候峰會的含義,以及香港 — 包括香港市民和香港政府 — 應該作出怎樣的具體回應。所有關心人類前途和香港前途的朋友,請出席這個講座並參與有關的討論。

FullSizeRender (4)

改弦更張、力挽狂瀾! – 巴黎氣候峰會深度剖析之(二)

批評巴黎氣候峰會的不足十分容易,關鍵是如何在《巴黎氣候協議》這個來得不易的成果之上,制定相應的政策,切實有效地對抗全球暖化這個足以摧毀人類文明的滅頂之災。

筆者絕非危言聳聽。隨著氣候反常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世界各地的不少人民將無法維生而被迫流徙各處。比起這些可以預見的「氣候難民」,現時嚴重衝擊著歐洲各國的難民潮將會是小巫見大巫。

不錯,很多難民表面上看來會是「戰爭難民」,但專家的研究告訴我們,不少戰爭表面由種族和宗教紛爭所至,但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環境的惡化和生存資源的爭奪(盧旺達、南蘇丹、索馬里及至叙利亞等都是)。「水資源戰爭」(Water Wars)和「氣候戰爭」(Climate Wars)己不再是小說中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