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香港」就申訴專員主動調查政府對電動私家車配套設施的規劃及安排的意見
今年九月,申訴專員公署宣布,將會主動調查政府對電動私家車配套設施的規劃及安排是否有欠失當。
認識溫室氣體:國際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說到在國際層面去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當然老土都要說句要各國通力合作,發展再生能源,轉用電能車等。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去方便世界公民參與,例如成立國際認可的機構,為計算所有產品的碳足跡。
認識溫室氣體:「碳足跡」
說到政府可以立法應對全球暖化,究竟各國政府可以怎樣做呢?在講政府如何減低碳排放前,我們先講一個名詞:「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認識溫室氣體:個人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個人方面,我們可以由改變消費習慣開始。
認識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生產
自然界二氧化碳的生產,通常來自動植物的呼吸;同時綠葉植物在陽光下,能透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及水的轉變成氧氣及醣,而產生的氧氣會比消耗的多,因此植物是調節二氧化碳濃度的關鍵。
認識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佔大氣層不足1%, 但他們的總濃度上升是全球暖化的源頭,人類的活動是影響各種溫室氣體濃度的主因。因此我們要解決全球暖化,要從認識各種温室氣體開始,以及了解人類那一種活動會增加温室氣體,從而減少或改變我們的生活。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經濟的影響
全球暖化除了產生水源及糧食短缺,在極端天氣整體經濟一定受到嚴重的打擊。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食物產量減少
破壞淡水生態 因為海平面的上升會令海岸線的改變,這會令魚類,尤其是貝殼類的數量減少。海水倒灌會令河口水質變鹹可會減少淡水魚的品種數目,相反該地區海洋魚類的品種也可能相對增多,但估計整體水生態改變會令食用海產減少。 病蟲破壞植物 溫度和乾旱度的增加,造成農作物收成不良,而一些病蟲,如蝗蟲等反而易在熱乾氣候條件下生長,造成病蟲災害加多,使農作物失收更加嚴重,將導致嚴重食物缺乏,甚至飢荒。 加快生長,造成貧瘠 雖然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較快,,造成土壤貧瘠,令植物生長將受到限制 全球暖化會改變各地的降雨量及土壤的含水量,令本來適應在該地生長的植物變得不能生長。 而現代的農業為求在特定雨量及土壤含水量有最大的產量,傾向栽種較單一的作物,因此全球暖化可能令部份作物大失收,引發糧食短缺,產生飢荒。 唔想做氣候飢民,你又會做什麼? 除了水及食物有影響! 又點少得經濟呢? 上一編: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水資源減少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 經濟的影響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水資源減少
全球暖化的1-2 度的升幅,引發氣候轉變及海平面升高影響著在地球生活的每一個人。 水資源減少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的城市區域。因此,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生活的人造成嚴重的損害,輕微的有沙灘被海水的沖蝕,居住地經常水浸,更嚴重是海水倒灌至地下淡水,令當地居住的人失去水源。 雖然全球降雨量會整體增加,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在這些地區居住的人只能搬到內陸有清潔水源的地方,成為氣候難民。 唔想做氣候難民,你又會做什麼? 除了水,食物產量也會減少! 上一編: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地球的影響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 食物產量減少
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地球的影響
全球暖化雖然只影響到地球表面溫度的上升少許,但這1-2 度的升幅,郤會引發其他的連續變動。 氣候轉變及極端天氣: 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例如這會把兩極的冷空氣吹到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令這些地區的氣温短時間變成過凍,如2016年頭,香港的大帽山路面結冰。或令西伯利亞的凍土冰雪融化。 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當各地的氣温失去規律,特大的龍捲風,冬季出現颱風以及乾旱地區連續降雨等極端天氣就會經常出現。 海平面升高: ‘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 第二種是兩極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對馬爾代夫等近海平面的地區居住的人影響當然明顯。 而以上的兩種變動下的連鎖反應,郤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而這些又是什麼影響呢? 上一編:溫室氣體種類 下一編: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水資源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