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填海和興建東大嶼都會再惹熱議,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更出口術表明填海是無可避免。為此多個環保團體包括本會、綠嶺行動、環保觸覺、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等,均對東大嶼都會及其他近岸填海工程有保留。

「350香港」聯合創辦人麥永開認為面對氣候變化,香港正就減少碳排放作出多方面的行動,但若在中部水域興建如此大型人工島,只會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完全將現時減碳的效果抵銷;而填海相對於其他供應選項,包括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和修復棕地等,所釋放出的溫室氣體量將以數倍增加。

我們的氣候發言人、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教授亦指,政府提出興建東大嶼都會的建議,未有充份評估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亦質疑在設計造價上未有就預防颱風、風暴潮和暴雨潮的衝擊作全面風險評估。他解釋,現時極端天氣出現得愈來愈頻密,日後50年一遇的大暴雨或可能變成一年一遇,若大量市民居於人工島上,而相信不少人亦會臨海而居,面對風暴的風險會大增。

颱風飛燕導致關西機場癱瘓

日本關西機場出現大型水浸,梁榮武說便是當年填海評估不足所致,未有考慮到今天的極端天氣變化,故若今日填出的東大嶼都會未有做足20、30年後面對更極端氣候時的影響,將面對無可挽救的後果。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亦指出,日前關西機場因颱風而出現水浸及需封閉,反映人工島在面對極端天氣時有一定風險。

有關「350 香港」就東大嶼都會及吐露港填海作公開呼籲全文,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