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政府很早便得悉此事,並對水壩進行了一些小修小補。但專家指出,需要進行的修補必須大上十倍百倍,才可「力挽狂瀾於既倒」。但政府認為,要進行真正有效的修補,必須大幅加稅,還要關閉部分發電設施,這會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惹來人民激烈的反對,說不好會導致政府倒台。結果是,政府只是繼續那些小修小補,算是對問題作出了回應。

各位親愛的讀者,你認為我們能否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呢?

聰明的你當然看出,上述的泰拉就是地球,十萬人民代表了今天地球上的七十四億人,水壩的崩塌代表全球暖化所即將帶來的巨大環境災難,而「裂縫達至兩米」,就是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所列出的「不能讓全球升溫超逾攝氏兩度」的危險警戒線。

寓言跟現實最大的差異,是我們沒有一個單一的地球政府,而是有超過二百個主權國家的政府。這令問題較寓言中的更難解決,因為每個國家都會這樣想:「致力對抗全球暖化要付出很大代價,如果我們認真的做而其他國家敷衍了之,我們不是十分吃虧嗎?」不用說,這便是著名的「公地悲劇」背後的可悲邏輯。

多年前,筆者在《喚醒 69 隻青蛙 — 全球暖化內幕披露》一書之中,更以這樣一個寓言來凸顯形勢的險峻:.『這便有如一群人在一所大宅的客廳中對賭,而賭注是這所大宅的擁有權。這時有人發現大宅的廚房發生了小火,並呼籲各人盡快去救火。但賭桌上的每一個人也不願離開,他們都這樣想:我一旦離開便會輸掉而變得一無所有。不錯,火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只要我再堅持一下並贏了,那時再全力去救火也不遲…。』不用說,這便是全球地緣政治邏輯下的大國爭霸博弈。

有了以上的認識,我們才能明白在本文的題目中,筆者為何說《2030+ 氣候變化行動藍圖》實較特首選戰重要百倍。簡單的邏輯是,如果人類在對抗全球暖化這場戰爭中落敗,則所有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自決、民生、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國際和平等追求,都會成為泡影。

你可能會說,香港只是一個城市,我們就是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大局。這種想法當然大錯特錯。首先,同樣的邏輯可以應用於紐約、倫敦、柏林、東京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市民身上,以至大家可以什麼也不做,最後齊齊坐以待斃。此外,香港人熱愛民主,而民主的要義,就是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公民責任。試想想,如果我們在選舉期間都基於「多我的一票不多、少我的一票不少」這個“合理”推論而不去投票,民主制度便會迅速崩潰。具體而言,美國便沒有可能出現第一位黑人總統,而香港去年也不可能有27位非建制人士進入立法會而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

在一個地球儀上看,香港真的渺小得很。但事實上,今天地球上每一千人就有一個是香港人,而我們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2公噸,在二百多個國家中排列70。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今是「地球興亡,香港有責」。

有見及此,我強烈建議大家看看政府剛剛發表的《2030+ 氣候變化行動藍圖》。黃錦星局長今天作的新聞簡報,亦可在以下點看:

這份藍圖既有令人鼓舞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由筆者與好友成立的「350 香港」組織,將於日後逐一作出分析,並將結果與大家分享。

當然,由於特區政府換屆在即,有關政策的延續和強化亦是「350 香港」非常關心的一回事。正如我們去年向所有立法會候選人發出「氣候挑戰」一樣,我們會在特首選戰其間,向所有候選人士發出「特首氣候挑戰」,請各位多加留意。